主页 > 唯美的句子 >

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小练笔(346条)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1、【教学目标】

2、认识8个生字。

3、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教学过程】

5、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6、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7、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8、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9、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10、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11、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2、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13、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14、扫:扫帚、打扫。

15、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16、如:生态平衡。

17、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8、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19、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0、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2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23、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24、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25、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26、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7、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28、(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29、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0、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31、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3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3、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34、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2

35、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6、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7、生字卡片。

38、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39、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40、听新闻,带入情境

41、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42、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43、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44、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45、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46、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47、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48、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49、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50、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51、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52、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53、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54、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55、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56、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57、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58、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59、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60、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

61、《“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62、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63、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64、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65、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66、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3

67、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

68、《“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69、《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70、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71、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7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73、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74、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75、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导学卡

76、我能自主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给生字标音。

77、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78、机翼()大略()关键()鲸()

79、我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词语。

80、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可行。(异想天开)

81、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轻而易举)

82、在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生态平衡)

83、我能说出两篇短文的大意。

84、《“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一上任就命令()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好心办了(),把森林渐渐给()了。

85、《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86、《“打扫”森林》

87、仔细读文,找出林务官的命令:

88、划出森林变化后的句子。

89、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小提示:重点阅读第5自然段)。

90、学了《“打扫”森林》这篇课文,我获得的启示:

91、从题目中我发现,我明白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92、《人类的老师》

9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启示?

94、从蜻蜓身上得到的启示:

95、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

96、资料阅读:

97、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98、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99、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100、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101、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102、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103、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104、鹰的滑翔技巧,发明了滑翔机。

105、鸟类的留线造型,改变了飞机的外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106、鸟类的骨头,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更轻,强度更高。

107、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发明了超声波雷达。

108、通过阅读课文和上面的资料,我们不由地赞叹:“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109、《大自然的启示》告诉我们,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为()服务。

110、本节课与以往教学比较,最大的突破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引导。首先,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深入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导学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预设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学法指导的部分给予提示和帮助,从而把课堂的主动权尽量的交还给了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学生预先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并得到学法提示,因此,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自己的学习所得,激发了参与的热情;而我通过检查导学稿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学情也有清楚的认识,引导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一语中的。因此,整个课堂,体现了我个人比较期望达到的“生动、生本”的状态,较好的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学生热情高涨,一直到下课铃响起还在争取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互联网的运用一直贯穿在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与老师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展示以及课后的拓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的强大,并渗透给学生查找、选择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有利学生今后发展的目的和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4

111、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112、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13、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114、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15、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116、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117、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118、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

119、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20、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121、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122、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123、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124、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125、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126、“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127、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128、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29、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130、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31、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5

132、大自然的启示

133、《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13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135、《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136、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

137、1。认识8个生字。

138、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139、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40、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141、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142、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143、教学时间:一课时。

144、复习导入

145、师:同学们在11《蝙蝠和雷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146、生: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147、生: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148、生:我们做事认真、努力。

149、生:蝙蝠通过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就能改变飞行的方式。

150、师: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从中你们又会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12大自然的启示

151、师:通过预习,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152、生:这篇课文有两篇短文。

153、生:打扫森林的打扫加了引号。

154、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同学们一定很好奇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谁是人类的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生字

155、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156、这些词语同学们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

157、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逞凶 机翼鲸鱼 惨祸 关键 异想天开 宽敞 生态平衡 栖息 省略

158、指名学生读词语。(纠正字音)

159、指名学生领读,全班跟读2遍

160、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字当中还有个多音字呢,指名学生回答。“扫”

161、学习“打扫”森林

162、会读了生字词,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打扫”森林。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163、指名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结构是什么?

164、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 因果结构,因(1-3)灌木砍光、杂草除尽 果(4-6)害虫逞凶、森林被毁

165、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把打扫加引号呢?

166、生:一方面,“打扫”不是真正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另一方面 “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危险,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做这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167、同学们,林务官下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甚至连地上的枯枝败叶也不放过。那为什么说他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168、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

169、师:很好,从哪看出来的?

170、生: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腐殖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171、师:这段话里面有很多的联系。同学们看看怎么将它们联系起来。

172、生:枯枝败叶——小动物——矮树丛——昆虫——鸟类——兽类

173、师:它们构成了森林中的生物链,正是这样的关系才能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74、指名说说感受深刻的句子,引出过渡段和中心句。

175、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176、“统统”说明“打扫”得十分彻底、干净。

177、林务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178、“美滋滋”说明林务官对“打扫”的结果非常满意,欲抑先扬,为后文蓄势;朗读时

179、应略带得意之情。

180、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181、把光秃秃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说明森林被侵袭的程度大。于痛惜中带给人深深的思考,引出下文。

18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183、过渡句的用法。过渡句/段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 ⑤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184、它们大量繁殖,成群的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185、“吃”“咬”“钻”“毁”(变色)四个词写出了害虫的危害之大,点明了“打扫”森林造成危害的真正原因:人为地破坏了生物链,是生态失衡,才造成了恶果。

186、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187、生: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了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树立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

188、学习人类的老师

189、师:学习完了打扫“森林”,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篇短文。快速的阅读课文,告诉老师谁是人类的老师?

190、生:鸟,蜻蜓,鲸鱼。或者说是动物,生物。

191、师:按照学习“打扫”森林的方式,首先了解大概故事和文章结构,然后提出问题,对句子的理解,最后是对我们的启示。

192、讲述了什么故事?

193、讲述了科学家不但从鸟类、蜻蜓等飞行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还根据鲸的外形特点设计出来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194、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195、分(1-2)蜻蜓:解决机翼剧烈抖动。 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

196、总(3)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197、为什么生物能成为人类的老师?

198、因为科学家从生物身上获得了启示,从而有目的性的发明创造。

199、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00、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01、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203、师:我们现在已经学完了两篇小短文,大家想想为什么课文已有标题《大自然的启示》还要设置小标题?

204、生:自然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小标题《“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做法得到了一个使森林蒙受灾难的教训,从反面告诉人们大自然给(jǐ)予的深刻警示;而第二个小标题《人类的老师》讲述了科学家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为主题服务,体现了主题,教育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

205、师:大家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鸡蛋和薄壳结构

206、生:蛙眼与电子蛙眼

207、生:潜水艇和鱼的气囊

208、生:苍蝇与小型气体分析仪

209、生:响尾蛇与夜视仪、响尾蛇导弹

210、课下拓展:

211、阅读仿生学书籍

212、完成同步课堂练习12课

213、“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6

214、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物象特点,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215、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216、培养学生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217、教学重难点:

218、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219、教学课时:(一课时)

220、激趣导入:

221、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人与自然》,有多少同学看过?看过的举手示意一下。没看过的可惜了,有时间一定要看一看,精彩不容错过哟。(指名看过的同学)请问,你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222、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22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24、思考:全文描绘了哪些物象?各有什么特点?从何看出?

225、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226、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227、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228、教师小结

229、布置作业

230、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231、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_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232、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233、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234、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235、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236、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237、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238、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7

239、【学习目标】

240、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241、【教学重点】

242、【教学时间】

243、回忆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44、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看看这篇文章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45、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46、学习《打扫森林》一文:

247、默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248、为什么题目上打扫两字要加引号?

249、画出你读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态平衡图。(枯枝败叶与动物的生物链)

250、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5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252、学习《人类的老师》一文:

253、自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54、从短文中你读懂什么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55、谈谈读懂文章后的感受。

256、看来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类的老师。你还知道相关的是烈吗,讲给大家听吧。如果读完这篇短文激发了你的探求兴趣,那就赶快再去查找相关资料,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大显身手吧。

257、感悟写法:

258、你们在学完这一整篇课文后,发现这篇文章与其它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吗?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

259、【板书设计】

260、12 大自然的启示

261、要保持大自然的神态平衡

262、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8

263、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64、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265、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26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总结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小发明。

267、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 ○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自然之道》教育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不破坏森林、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从中得到启示。《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发明与创造,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268、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69、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有益的启示。

270、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71、根据以上这些特点,特将本组课文组合为下列版块。即:

272、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初读课文。(2课时)

273、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规律(2—3课时)

274、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1—2课时)

275、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2—3课时)

276、第五版块汇报展示及习作(3—4课时)

277、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

278、学习生字词

279、认真填写。

280、容易写错的生字

281、容易搞混的生字

282、不理解的生词

28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总结出全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字和生词,并一齐想办法克服。

284、齐读生字生词,巩固学习成果。

28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86、齐读导读部分,生思考:导读部分给我们讲了什么?

287、第一方面:本组课文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

288、第二方面:学习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289、第三方面: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

290、生自由读文,思考每篇文章讲了什么,并做上记录。

291、讨论文章内容。

292、积累好词

293、生在文中勾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词语

294、将其记载到积累本上。

295、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的规律

296、——《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教学设计

297、导入,引出“道”

298、故事导入。

299、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原来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它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每天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300、引出“道”。

301、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02、读课题,解释“道”。

303、学文,领悟“道”

304、预习质疑:

305、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306、筛选问题:

307、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308、读书释疑:

309、指名读书。

310、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11、汇报交流:引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312、拓展,内化“道”

313、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314、拓展阅读《大象偷袭人类》《鸟儿请跟我学飞行》。

315、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316、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317、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318、分组商议:选定一个内容,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19、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320、推荐书目《大自然的启示》,推荐网站“中国科普网”。

321、附板书设计:

322、保护↘↙伤害

323、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

324、——《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325、情感调动

326、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327、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328、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329、学习第二部分

330、读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33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33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3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33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335、黄河变化的原因

336、两大原因的关系

337、读“资料袋”

338、推荐“同步阅读”《黄河魂》《古黄河晨曲》

339、交流展示“有关黄河的资料”,用你所搜集到的知识“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340、联系实际

341、“环保小队”上台汇报:东莞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342、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小组讨论。

343、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344、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本地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相关部门。

345、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

346、──《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347、导入新课

348、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生蒙上眼睛。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349、谈谈眼睛的用处。

350、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

351、学习课文第4、 ○5、 ○6自然段

352、自由读4、 ○5段,划出有关内容。

353、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54、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35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356、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357、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358、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359、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360、“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361、学习第7自然段

362、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

363、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364、复习巩固

365、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366、完成课后练习思考第2题。

367、总结拓展

368、拓展: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

369、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370、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71、推荐“同步阅读”《人类的老师》《会说话的机器人》《大自然的文字》

372、推荐书目《仿生学》,网站“中国仿生学网”

373、小练笔:

374、你还从动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小发明?请把设想写下来。

375、第五版块 汇报展示及习作

376、──《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377、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378、我的发现

379、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80、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81、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382、日积月累

383、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384、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385、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386、汇报展示

387、回顾引入

388、师出示课件,小结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

389、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390、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汇报的内容。

391、按原先的小组自主练说,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392、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同组同学也可以帮忙。

393、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394、明确写作要求

395、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396、(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397、师引导:

398、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399、自己写草稿

400、习作评改

401、学生自改、互评

402、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403、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404、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405、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406、师总评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9

407、【教材简介】:

408、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引出了“可以说,鸟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一种”;最后,以“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409、【设计理念】:

410、《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11、知识: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41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14、教学重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415、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416、教学难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417、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418、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419、课时分配:1课时

420、听播新闻,激情入境

421、出示课件:新闻三则《苍蝇与宇宙飞船》《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电鱼与伏特电池》

422、谈话导入:听了这几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科学发明与动物有很大关系)

423、小结过渡:今天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相信你收获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现。(板书课题)

424、初读检测

425、读一读。

426、破碎 教训 颤抖 坦克 机毁人亡

427、超过 均匀 袋鼠 机翼 轻而易举

428、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人类的老师有哪些?

429、师:提问: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老师”不是我们平时所指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号。)

430、学生述说大意: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出很多东西,说明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431、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432、出示:(多媒体课件)鸟类与飞机、鲸与轮船

43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434、分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第一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一、 ○二、 ○六、○七自然段

435、第二、 ○三、 ○四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三、 ○四、 ○五自然段。

436、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点拨。

437、第一、 ○二、 ○三大组:从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438、第四、 ○五、 ○六大组:“老师”是谁?“老师”教给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如何?

439、组织交流,评议导向。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二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440、过渡: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好,畅所欲言吧!

441、第一大组汇报探究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442、第一自然段

443、科学家从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444、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445、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高性能的飞机。

446、第二自然段

447、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什么?

448、鲸的流线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么应用呢?

449、第三自然段

450、人类从生物哪儿得到启示,或有所发现,或有所改进,或有所发明,“真是”、“好”写出了人类对生物的赞美。

451、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52、第一大组汇报探究第一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453、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454、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455、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56、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的启示的。

457、第二大组汇报探究第二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458、理解最后一句话

459、齐读最后一句

460、(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461、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462、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463、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464、奇思妙想

465、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466、实物演示:鸡蛋捏不碎

467、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将压力均匀地分散

468、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469、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470、自由述说。

471、拓展延伸,展示资料

47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473、展示资料

474、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475、萤火虫——高效冷光源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476、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477、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478、课外迁移,作业超市。

479、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480、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481、板书设计:

482、总 人类的老师 不止是蝙蝠

483、蜻蜓——飞机

484、流线体、提速

485、人类的“教师” 分 鲸——轮船

486、薄壳结构、坚固

487、鸡蛋——建筑物

488、总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489、教学反思

490、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

491、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一二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教学流程为:听播新闻,带入情景→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依托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畅叙感受→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492、明确一些方法。本篇课文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点”将形象典型的事例与人类的改造发明有效地联系起来,扣住这个“点”即可以起到挈领的作用。这个“点”便是动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在学完“鸟儿带给人类的启迪”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习其他的两个事例,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493、激发一点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输这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许多学生也许觉得无聊。因此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相当的有必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除了考虑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对文章抽象语言的形象感悟,对科学中新发现的意义的认识,对相关材料的有效补充等,都值得探讨。

494、渗透一种思想。课题人类的“老师”,我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495、课的开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内容、学习伙伴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学习汇报方式也由组内学生协商决定,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

496、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合作。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平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497、“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目的不在课堂,而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更广阔的天地。当学生把探究、发现、创造边成一种习惯,“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篇10

498、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99、教学课时:一课时。

500、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学资料

1、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4、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学生情况分析

6、四年级共有学生50名,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专心,学习兴趣浓,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给教学也带来很大困惑。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 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教材分析

8、“数与代数”

9、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0、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1、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12、“空间与图形”

13、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1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15、“统计与概率”

16、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学生之前已在简单统计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科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统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17、整理与复习

18、包括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19、本期教学目标

20、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学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

21、算,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

22、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可

23、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和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4、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度数和等于180度。学会观察,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5、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6、教学措施

27、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8、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29、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30、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31、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教 学 进 度 安 排

33、教 学 内 容

34、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5、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36、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37、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38、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39、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40、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41、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2-21页

42、单元教材分析

43、本单元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对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等内容。本单元中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把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44、单元教学目标

45、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6、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会进行互化。

47、能正确度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进行大小比较。

48、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9、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5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通过现实生活中很多用小数来表示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小数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52、单元教学重、难点

53、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54、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55、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单元四、教学课时:10

56、小数的意义(一)…………………………………………………………2课时

57、小数的意义(二)………………………………………………………2课时

58、小数的意义(三)………………………………………………………1课时

59、买菜…………………………………………………………………… 1课时

60、比身高………………………………………………………………… 1课时

61、歌手大赛……………………………………………………………… 1课时

62、练习一………………………………………………………………… 2课时

63、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64、小数的意义(一)

65、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一)(第2-3页)

66、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7、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68、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69、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70、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71、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72、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73、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74、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75、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76、探究新知

77、小数的意义

78、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2页)

79、小组交流

80、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81、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82、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83、归纳小数的意义

84、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85、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86、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87、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88、表示( )元( )角( )分。

89、巩固应用

90、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91、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92、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 ○0.5、 ○0.6?

93、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94、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95、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96、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97、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98、布置作业

99、把1平均分成1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

100、把1平均分成10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

101、把1平均分成100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00,也可以表示为0.001

102、练习课

103、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104、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105、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106、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107、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108、复习导入新课。

109、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110、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111、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112、○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113、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14、由2个十、 ○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115、读作:( )

116、连线题: 0.008 0.8 0.08

117、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118、读作:八点七十六。( )

119、是三位小数。( )

120、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121、○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122、用分数表示是( )

123、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124、作业布置。

125、作业本做练一练2、 ○3题

126、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127、小数的意义(二)

128、教学内容:测量活动(第4-5页)

129、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0、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131、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132、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133、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134、导入新课

135、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136、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137、填一填:填写第7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38、试一试:

139、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140、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141、巩固新知

142、完成“练一练”

143、布置作业:

144、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45、6分米是6∕10米,就是0.6米 45厘米=45∕100米=0.45米

146、复习导入,判断对错。

147、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148、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149、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150、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151、表示百分之五。( )

152、是三位小数。( )

153、写成分数是 ( )

154、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55、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156、写出下面的小数。

157、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158、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159、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160、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读作( )。(8分)

162、请你用0、 ○3、 ○6、 ○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63、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164、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165、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166、作业布置:作业本做2、 ○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67、小数的意义(三)

168、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169、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170、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17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172、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173、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174、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175、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和多媒体课件。

176、检查预习

177、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178、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79、= = 0.8= 0.021=

180、展示交流。

18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18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183、教师精讲。

184、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185、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186、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187、精讲例题。

188、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89、五。当堂训练。

190、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

191、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192、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193、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

194、六。作业布置。

195、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196、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197、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98、比大小

199、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9-10页)

200、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01、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202、教学重、难点

203、创设情境

204、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205、小数大小的比较

206、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07、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08、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09、“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210、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211、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12、当堂训练。

213、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14、比大小。

215、○ 0.9 6.07 ○ 6.7 5.45 ○ 5.63

216、○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21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218、5分米 =( )米 37厘米 =( )米

219、5元4角 =( )元 150克 =( )千克

22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221、, 0.702, 0.712

222、( )<( )<( )

223、, 8.91, 9.08

224、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225、在0.6和1.0之间:( ),( ),( )。

226、在0.25和0.5之间:( ),( ),( )。

227、在0和0.1之间:( ),( ),( )。

228、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229、□7 < 0.6 1。□<□ 2 □。□ < 1。□ 0。□1 > 0.1□

230、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231、板书设计 比大小

232、比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比较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十分位相同,就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那个数比较大;……课后反思

233、教学内容:买菜(第11-12页)

234、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35、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37、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38、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39、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40、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24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42、自学导航

243、完成课本估一估。

244、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245、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246、+2.41= 3.66-1.25=

247、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48、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

249、当堂训练

250、○0.2+5.5= 1.2+9= 5.03+3.24= 4.5+1.05=

251、判断对错,有错的题目在下面空白处订正。

252、+ 4 + 1.17 + 0.6

253、( ) ( ) ( )

254、作业布置:

255、练一练4、 ○5、 ○6题写作业本。

256、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257、板书设计: 买菜

258、+2,41=3.66(元)

259、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260、比身高

261、教学内容:比身高(第13-14页)

262、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6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64、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65、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66、教 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267、复习导入新课

268、+0.4= 0.2+0.6= 1.4+1.5=

269、+1.25= 0.9- 0.7= 5.8-2.6=

270、列竖式计算。

271、-2.64= 3.61+1.37=

272、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73、合作探究。

274、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75、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276、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277、鹿妈妈高多少米?

278、列式: ○ = ( )

279、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80、小黑高多少米?

281、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

282、方法总结。

283、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84、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285、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286、-0.47 = 8.17+6.94 = 8.25+1.55 =

287、10-2.45 = 0.56-0.307 = 2.34+1.067 =

288、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289、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290、学习体会。

291、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29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93、歌手大赛

294、教学内容:歌手大赛(第16页)

29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96、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297、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98、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99、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00、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

301、学 法:主动探究法

30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03、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304、探索计算方法

305、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306、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307、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08、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309、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310、○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311、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12、○4.4时=4时40分。 ( )

31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314、○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315、独立完成练一练1、 ○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316、学习体会。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317、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318、-(8.65+0.40)

319、=9.43-9.05

320、=0.38(分) 8.65+0.40=9.05 (分) 9.43-9.05=0.38(分)

321、答:田老师是冠军,比贾老师高0.38分。

322、练习一(1)

323、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

324、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25、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26、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327、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328、教 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

329、复习小数的意义。

330、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31、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332、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333、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334、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335、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336、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337、三。课堂小结

338、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339、练习一(2)

340、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25分)

341、○0.78里面有( )个0.01,3.6里面有( )个0.1。

342、○4个百、 ○5个十、 ○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43、○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44、○58厘米=( )米 540克=( )千克

345、7元8角3分=( )元 9吨40千克=( )吨

346、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47、○10.1千克、 ○1000克、 ○1.1吨、 ○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

348、在○里填上“<”、“>”、“=”。

349、○8.2 0.09○0.12 5.7○5.8

350、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

351、○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

352、○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

353、□5。□5,使这个数最小是( ),使这个数最大是( )。

354、○4.4时=4时40分。 ( )

355、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356、○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357、选择。 (10分)

358、○0.9比10少( ) a、 ○0.1 b、 ○9.1 c、 ○9

359、由2、 ○4、 ○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360、a、 ○4.25 b、 ○2.54 c、 ○5.42

361、大于4.35小于5.35的小数有( )个

362、a、 ○9 b、 ○10 c、无数

363、○8080.80这个数( )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364、a、百 b、十 c、百分

36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a、 ○66.2 b、 ○142.2 c、 ○10.8

366、计算。(32分)

367、口算:(10分)

368、-6= 0.9+0.6= 1-0.09= 0.9+0.1= 2.7+2.2=

369、+0.8= 0.7-0.7= 5.5+11= 1.3-0= 9.7-7=

370、列竖式计算:(6分)

371、-9.28 22.45-19.156 9.07+2.88

37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6分)

373、-(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

374、列式计算。(10分)

375、个数比2.02与3.28的和多1.3,这个数是多少?

376、从100.86里减去10.54与20.86的和,差是多少?

377、解决问题:(18分)

378、○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30.6吨,二队运货35.08吨,三队比二队多运货2.02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分)

379、妈妈买鞋用去125.4元,买袜子用去13.8元,给了售货员150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分)

380、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381、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382、钱数(元) 50.61 比第一小组少18.29 比第二小组多42.87

383、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分)

384、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分)

385、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386、智力大比拼(5分)

387、一桶油连桶重55.1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30.1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388、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389、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390、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91、教学重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92、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93、教 法:主动探究法。

394、教学准备: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395、教学课时:2课时

396、预习检查

397、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398、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399、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400、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

40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40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

403、合作学习: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04、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说一说。

405、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

406、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407、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08、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

409、点拨升华

410、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是四边形。

41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412、课堂总结

41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414、角形具有( )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性。

415、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416、数一数。

417、( )个三角形( )个平行四边形。

418、完成学案的练习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419、拓展提高

420、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421、三角形的分类

422、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42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24、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425、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426、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3中的图1。

427、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 组内交流订正。

428、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429、自主学习: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

430、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431、从情境图入手。这是什么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432、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433、说一说、认一认

434、认识笑笑的分法。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435、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436、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37、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 角的三角形是 角三角形。

438、○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439、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440、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

441、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 )条对称轴。

442、完成检测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443、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444、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445、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 ○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4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447、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448、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449、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450、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

45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5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45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454、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455、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456、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457、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458、教学课时:1课时

459、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460、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46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462、什么是内角?

463、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464、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65、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466、说一说,做一做。

467、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468、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469、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47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471、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472、○三角形具有( )性。

47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474、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475、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476、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477、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478、三角形的内角和

479、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

480、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48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8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8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84、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85、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486、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487、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488、自主学习:根据学过的这个结论完成以下两题。

489、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黑板绘制示意图)

490、邮局 杏云村

491、同学们再生活中都喜欢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经验中得知: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492、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完成(附实验报告单):

493、第一边 长度cm 第二边 长度cm 第三边 长度cm 能否围成 三角形 比较三 边关 系

494、第一边 长度cm

495、第二边 长度cm

496、第三边 长度cm

497、比较三 边关 系

498、3+4○5 4+5○3 3+5○4

499、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500、在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下面画“√”。(a档)

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1、设计理念: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 我口述我心 ,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教学目标:

4、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6、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7、教学重点:

8、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9、教学难点:

10、对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的理解。

11、教学过程:

12、解题导入

13、直接出示课题。

14、咏 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15、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16、(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17、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18、[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19、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20、初读课文。

2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2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4、[点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25、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 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26、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27、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8、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 幕 与 慕、墓 等形近字的区别。)

29、齐读词语。

30、[点评: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31、书写生字。

32、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33、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4、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 赠 的写法。

35、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36、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37、[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38、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39、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40、你有什么感受?

41、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42、(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 我 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 ○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我 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 我 的幻想是什么? 我 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 追求光明 是 花 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43、[点评: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44、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45、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46、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47、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8、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49、(如用几个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0、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51、[点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鼓励背诵,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对文本理解的呈现方式可多样化。]

52、拓展升华,领悟

53、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54、(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 花之咏 ―― 花的歌唱 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 咏花 ,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55、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 第一人称拟人化 。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56、[点评: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打通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57、布置作业

58、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59、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60、[点评: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所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人独特的 再创造 。]

61、教学总评:

62、识字教学扎实。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教师指导 赠 的写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写法,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这些基本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63、采取不同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想像 我 的变化等,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64、引导学生背诵。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65、感悟写作方法。课文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引出写作方法 第一人称,拟人化 。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2

66、教材分析:

67、本课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 我 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 我是一句话 、 我是一颗星星 、 我是大地的女儿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68、学生分析:

69、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70、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71、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7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74、对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这句话的理解。

75、导入新课

76、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77、板书课题:花之咏

78、查字典,说说 咏 是什么意思?

79、结合预习,想一想 花之咏 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80、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81、[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82、自读自悟

8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8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85、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86、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87、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88、全班交流

89、谁愿意代替花儿 唱 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90、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91、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9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93、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94、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95、品读课文

9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97、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98、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99、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100、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 追求光明 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101、[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102、感情朗读

103、配乐朗读课文。

104、朗读比赛。

105、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06、[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107、小练笔

108、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109、互相交流。

110、总结全文

111、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3

112、《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花 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文章也是借花喻人――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不过比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种一片太阳花》更含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113、学生情况分析:

114、四年级学生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和理解应能形成大致的共识。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115、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6、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117、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 笔下生花 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118、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119、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20、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121、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122、有一位黎巴嫩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12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 咏 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124、( 咏 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 歌咏 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 咏梅 )

125、那在 花之咏 中 咏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126、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127、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128、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129、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130、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3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132、小组交流。

13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134、引导学生理解:

135、想象大胆奇丽: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136、仔细观察生活: 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137、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138、体会情感,释题。

139、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怎么理解?

140、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

141、课题当中的 咏 字是什么意思?

142、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43、指名配乐朗读。

144、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145、深化理解。

146、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147、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148、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19世纪英国文艺批评拉斯金说: 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149、教学点评:

150、抓语言文字,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花之咏》一课的设计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51、扣住课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设计者没有按常规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意思,而是先设疑,然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学生已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再来理解课题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152、的最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全方位的开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演绎中来。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4

153、《花之咏》,当我们一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就能感觉到花的芬芳,如诗般散文的魅力,不言而喻,这是一篇美文。美的文章教学就要让它美起来。当我们听了谢老师的这堂课后,感觉一个字 美 ,如何让一堂课美呢,我想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54、以 读 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整个课堂上老师尽量使学生在读中学,悟中思,学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整个课堂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读书情。不管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悟读,不管是自由读还是指名读,总之,读书声弥漫在整个课堂中,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味。

155、鼓励、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空间,这样使孩子更加深入地对课文进行理解。这一点也正体现了语文课标中说的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望、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56、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着力煽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教师之情,学生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这样确保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有效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声请并茂的范读对全班同学产生极大的感召里,激励学生在朗读中努力进行情感的投入,积极大胆的读课文,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7、教师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语言的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通过初读 、细读、精读等活动,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的知道去学也愿意去学。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5

158、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板书课题:花之咏)

159、咏 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160、那 花之咏 又是什么意思?(花在歌唱)

161、过渡: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听 (配乐范读)

162、多美的诗呀!在刚才听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文中多次出现了 我 ,那文中的 我 又指的是 生:花。

163、文中用第一人称 我 来抒发花的心声,把花朵当做人来写。这种写作方法叫做 生:拟人

164、小结:是啊!文中把花当作人来写,花就像人一样,有它的生长,有它的生活,更有它的追求。(板书:花的生长、花的生活、花的追求)

165、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花的生长,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花的生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花的追求。

166、学生自学。

167、交流。

168、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就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在品读的过程中(出示: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旁批你喜欢的理由或感受。)

169、自主学习

170、小组内交流。

171、班级交流。

172、a、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173、学生谈感受。

174、点拨:在这里,文中把花比作了大自然吐出的一句话。从这个 吐 字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从这个 收 字,我们又可以感受到冬天的来临,明年将是一个新景象。

175、指导读。 吐 、 收 这两个字用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读得重一些,还要读得慢一些。这样才能读出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76、b、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

177、点拨:在这段话中,诗人又把花比作了大地的女儿,从冬、春、夏、秋这四个季节中,可以感受到花在不断地生长着,变化着。

178、指导读。( 我是大地的女儿 声音平, 冬天把我孕育 声音低而缓, 春天把我降生 音调提高,语速加快; 夏天把我抚养 音调稍低拉长字音; 秋天 后稍停顿,再读 催我入眠 ,音调降低。 师范读)

179、c、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出嫁时头上 的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180、师:除此之外,孩子们,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了哪些送花的事?

181、小结: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花,花让我们心灵得以竞放,花让人与人互相沟通交流。

182、过渡:花是真善美的化身,花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是花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看看花的追求是什么?

183、齐读。

184、孩子们,哪句话写出了花的追求?(生答)

185、出示:我会理解

186、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187、点拨:讨论 我 的幻想是什么? 我 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希望自己更加的美丽,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称赞等等。 追求光明 是花的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这就是借花喻人的写法。)

188、师: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9、生:花儿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板书:追求光明)

190、生:花儿绽放笑脸,花儿没有太多的幻想,只为看到光明,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191、让我们一起再看看,花到底在歌唱什么?(师指板书总结)

192、配乐朗读

193、(音乐响起)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次走进花的芬芳。齐读课文《花之咏》(出示)

194、《花之咏》这首散文诗寄托了纪伯伦的高尚情操,语言轻柔、隽秀、清新,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摘录本,把你认为优美的句段摘抄下来。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6

195、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196、我是一颗星星,人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197、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奏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

198、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199、清晨,我与微风携手宣报光明的到来;黄昏,我和百鸟一起向它告别。

200、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我醉卧大地,黑夜便眨着无数只眼睛看着我;我招徕白天,为的是他用眼睛观看世界。

201、我啜饮露水的琼浆,聆听鸟儿的歌唱,合着青草的拍子起舞。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202、这天教学《花之咏》一文,401班的老师先上了课文,然后在《基础训练》中发现了一题:

203、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追求光明。 这一句中的 幻想 是指是么?

204、当时我正好在备这一课,还没上呢。我本想有些问题《教师用书》上应该会有解答的。

205、我一向不喜欢看《教案》,我觉得那也只是一般老师备下的课,但我对《教师用书》还是很依赖的,因为那里有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不过这北师大版的《教师用书》对于教材的分析有太深入了一些,有的虽然不一定要与学生分享,但作为老师我想知道总比不知道要好。也正因为如此,我想这么深刻的问题《教师用书》上一定有踪可寻的,可结果是我想好了设计思路也没看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206、401班老师认为这句话有另一种翻译版本,而那一种版本里出现了 不孤芳自赏,不顾影自怜 的字样,因此他认为这个可以做为 幻想 一词的理解。然而我总觉得不像,我觉得此处的 不为看到我的幻想 其实是 我的幻想 已经看到了,只是不是 我 也就是 花 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 追求光明 的。

207、我反复的读书,企图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能有所收获。可这篇散文诗写得实在是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根本无法让你去逐个追踪到个别词句。

208、当我再次拿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文中所有的对于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不都是花在歌唱,不都是花的幻想吗?

209、花儿幻想他是 一句话 一颗星星 大地的女儿 朋友间的礼品 新娘头上的彩冠 生者致以死者的赠物 ,花儿幻想他与 清风 百鸟 为伴,花儿幻想他 装扮草原 浸润空气 醉卧大地 ,花儿幻想他 啜饮露水的琼浆 聆听鸟儿的歌唱 和青草起舞 。

210、而所有的这些美好、幸福的幻想都不是最终目的,他的理想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的。这一切的幻想都是他实现理想的过程!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7

211、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诗人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在前3段“我”分别把自己比作了“大地心中的一句话”、“坠落到草地上的一颗星星”、“大地的女儿”、第4小段讲了自己的用途“朋友间的礼物”、“新娘头上的鲜花”甚至是“祭拜逝者的赠物”,“花”是世上美丽事物、人间真挚感情的象征;在5、 ○6段“我”又歌颂了自己从清晨到黄昏,从大地到空中与微风携手同百鸟相伴的幸福美好生活;第7段则表达了花的理想:追求光明。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物抒情,作者已与花融为了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的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诗人以流畅的语言,清新的文笔,愧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从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212、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对光明的追求,正是两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加上“花”是学生们身边十分常见的也是大家较为喜欢事物,学生对它们的形态外表以及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所以本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难理解。

21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14、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215、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216、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217、第一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18、直接出示课题

219、查字典,“咏”什么意思?(歌唱)

220、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221、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来静静的听一听

222、初读课文

223、录音示范读。

224、听之后有什么感受?

225、谁愿意代替花“唱唱”这首歌?(知名分段读)

226、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生生互相评价)

227、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28、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语言交流、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吟诵一首诗词)

229、(在说到“我是一句话”这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4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第7段,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我”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希望自己更加的美丽,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称赞等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230、朗读背诵课文

23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232、复习上节课所学之后

233、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更多信息,进行知识扩展。

234、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当堂仿写一段。进行交流。

235、读一读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中的词语。

236、练笔:通过这首散文诗我们不但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更体会到了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其实大地万物还有很多东西也有着崇高的气节,你愿意像作者一样为它们作词歌唱吗?(学生进行练笔)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8

237、《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238、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39、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240、“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241、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24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243、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244、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 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245、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246、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247、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48、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249、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250、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51、你有什么感受?

252、(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 ○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253、(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254、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255、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256、(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57、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258、[点评: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所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人独特的“再创造”。]

259、识字教学扎实。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教师指导“赠”的写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写法,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这些基本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260、采取不同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等,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261、感悟写作方法。课文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引出写作方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9

262、《花之咏》教学心得与反思

263、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我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家拉斯金说: 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264、抓语言文字,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我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65、扣住课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我没有按常规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意思,而是先设疑,然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学生已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再来理解课题意思,使之水到渠成。

266、教学设计的最后,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全方位地开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演绎中来。

267、唤醒无意注意 课堂精彩飞扬

268、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文中的精彩绝妙,教师绞尽脑汁,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解,教师口干舌燥又疲惫不堪,可学生往往如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上,如能设计一种新颖的教学环节,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教学效果呢!

269、《花之咏》是新课程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一篇借花喻人的文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作者和花融为一体,包含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它的课题 花之咏 实际上就是 咏花 。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为 咏花 呢?乍一看好像是可以的,但结合课文细细一想,就不可以了。因为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 我是一句话 我是一颗星星 这是花儿自我歌唱,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 花之咏 的本意。而 咏花 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赞美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课题的精妙呢?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处理得好了,能起到 牵一而发动全身 的作用。

270、在教学本课时,我先是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咏花 。这下有如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就连艺东同学(是后进生,平时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也积极参与讨论。一会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指出老师把课题写错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问学生那怎么写。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花之咏 。这时,我又在旁边写上 花之咏 。并故意装作难为情地说: 我觉得也可以换题啊!你们认为呢? 学生听后,立刻对改题非常感兴趣。看到这一情景,我开始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交流、汇报。

271、课堂上,学生对换文章的题目问题进行了各抒已见。

272、乖巧的艳萍同学一本正经地说: 老师,《咏花》这题目跟我们读过的诗歌《咏梅》《咏柳》是一样的,其中 咏 的意思都是诵读的意思。 这时我为艳萍同学学习 新知 能联系 旧知 感到高兴。

273、机灵鬼 宗辉同学说: 可《咏梅》《咏柳》这些诗都是写别人在赞美它们啊! 对他那有着广阔的思维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274、这时我微笑着说: 那《花之咏》这篇课文是写谁呢?

275、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花!

276、是谁在写花的呢? 我迫不急待地追问。

277、学生若有所思地说: 好像是花在对自己说话。

278、你们怎么知道是花在写自己的?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我喜笑颜开地说。

279、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了。 从 我是一句话 、 我是一颗星星 、 我是大地的女儿 、 我是 此时我为学生们现在能把预习准备得如此充分我打心眼里高兴,要知道为了让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花费了多少功夫啊、磨了多少嘴皮呀!

280、老师,这是用第一人称写,所以这篇课文当然不能用《咏花》作题目。 雅蓉理由充分地说。

281、小小演讲家 明达同学接着说: 这本来题目才是花在写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我也觉得不能换。

282、调皮鬼 剑锋同学补充道: 咏花 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地歌咏花,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合;而 花之咏 与 花的歌唱 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所以还是原来的题目好不能改。 对他的完整表达,教室里响起了热热的掌声。

283、那把文中的 我 改为 他 就可以用 咏花 了。 明达手舞足蹈地说着。我被他那敏捷思维深深地感动了。

284、显而易见,这 顺藤摸瓜 比老师 苦苦摘瓜 更胜一筹。在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正是为引导学生 于不疑处有疑 ,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285、《花之咏》教后反思

286、拿着《花之咏》,我读了很久,但是对于文章的立意理解不是很够。于是我上网进行查阅,看看作者纪伯伦的身世。这一位一生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的诗人,却让爱与美成为他作品的主旋律。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纪伯伦要将自己化身为花,去追求美与光明了。

287、既然我是这样解读教材的,我也可以引导孩子和我一起以这样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于是在上这课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有的教学程序,让孩子读阅资料,了解诗人一生的短暂、痛苦、辉煌。

288、接下来抓住后人对诗人作品的评价,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找到理解诗人作品的钥匙 诗人作品的主旋律是爱与美。这个时侯出现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立即理解到了作者的立意,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289、当然,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需要一个学人的过程,对于一些文中隐含特殊含义,受限于历史环境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让学生更近地接触文本。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0

290、去年公开课讲了《花之咏》,课后经过大家的评议,自我感觉不是太好。 特别是同学科的 一位老师告诉我 作者是位盲人时,我觉得无地自容,好像自己精心备了几天的课被全盘否定。虽然事后不断地钻研,但觉得自己所了解的一切已不具说服力。

291、今年在同学科集体备课时,我首先自我批评:我去年没有结合作者的实际背景去渗透领悟本文的中心。可内心却一直想把背景搞清楚。。。。。。恰巧那天遇见陈老师,再次询问作者是不是盲人?得到的答案仍是作者正是因为盲人才写的这篇文章。我迷惑不解但无力辩解。。。。。。无奈教材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网页翻了一张又一张。。。。。。。最后经我们四年级组搜集、 ○五年级判断,一致认为著名黎巴嫩是人纪伯伦不是盲人,他所谓的光明指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作品文韵优美、含蓄,借花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必须结合作者背景去理解:

292、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经全球闻名。

293、不管怎样,都要向你致敬,为你认真求真的态度,这也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引者评)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1

294、《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295、这篇课文虽然内容不长,但是句子含义深刻很难理解。于是我把重点放在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的写作方法-----借花来表达作者个人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进行语言积累。最后有能力的同学进行仿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算基本完成。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2

296、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297、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298、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99、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300、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301、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30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03、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304、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05、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306、词句摘抄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307、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308、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309、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3

310、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反思

311、这篇课文虽然内容不长,但是句子含义深刻很难理解。于是我把重点放在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的写作方法-----借花来表达作者个人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进行语言积累。最后有能力的同学进行仿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算基本完成。

312、《花之咏》教学反思

313、《花之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结构简洁、文质兼美的散文诗。作者将自己当作花,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借花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崇高的理想 追求光明,追求自由。

314、在教学中教师营造了宽松谐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适当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教学目标科学、明确,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上学生采用了自发的学认生字词,同桌互学、互检,默读、自由轻声朗读、仿读、浏览、细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完成了对课文内容花 咏 的什么的感悟、理解、讨论、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时,每完成一个活动之前,总是让学生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如朗读时,声音大小适度,断句合理,拿书、站立的姿势正确等。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批注,让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读文的收获、体会作者炼词造句的功夫,让学生画出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句。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做到了目标指定的三维并重。开课时,让学生背诵歌咏花或其他植物的诗,让学生体会 咏 字在课文中的歌唱的意义。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声情并貌的配乐朗诵、学生的配乐诵读,这些环节的设置无疑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很好的利用了自身和学生这两个互动的资源,给课堂增色不少。

315、学习活动设计丰富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课前搜集、整理、学习资料,课上交流、展示资料,学认生字词时同桌互读、互检、互帮互学,感知时默读、浏览、略度,精读时圈点批画,用各种符号表达自己的感悟、疑问、写出自己的理解,赏读、品读、评读等。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态度积极、充分动手动脑。

316、课堂上,教师突现了自己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规范,美观的楷体字。加上饱满的精神,感染着学生。

317、这堂课学生学认了生字,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课文,体会了文章的主旨,学习了散文诗的写法。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318、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诚恳得提出以下建议:

319、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花之咏》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借什么物喻什么人,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纹路。争取使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和它们协调。其次,这篇文章是一篇结构优美的散文诗,要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320、只要是在课堂上安排的环节,一定要进行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如整体感知课文以后,让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能只让几个好学生说,尽量让学困生练习说。为此,应该在平时教给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扩展文章的题目、抓住文章的题眼、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段等。精读文章时让学生做批注、感悟之后就要及时反馈、交流。看看学生是怎样进行批注的,用了那些符号,同学们感悟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有无疑问等,接着让学生说,相互交流。

321、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欲设,准备应急预案、以免当问题出现时措手不及,能够立即作出准确判断和恰当的处理。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4

322、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323、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324、在短暂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与他艺术的灵感。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一九0二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一九0八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325、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 ——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326、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327、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一七五七—一八二七)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一九0八年—一九一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328、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329、早在一九二三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一九三一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选自《人民日报》(国内版)1993.11。12国际副刊】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篇15

330、《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 ”,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331、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情侣晚安短句(345条)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重选